财经聚焦丨从进博会到“双11” 双平台共振展现中国市场热力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 题:从进博会到“双11” 双平台共振展现中国市场热力

  新华社记者谢希瑶、双11周蕊、财经场热张璇

  进博好物上架“双11”,聚焦进博包邮区扩容至偏远地区以及境外多地……日前闭幕的丨从国市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参展商携手跨境电商平台,双平纷纷开启直播模式,台共秀首展、振展抢首发、现中开首店,双11进博会与电商平台同频共振,财经场热展现中国市场热力,聚焦进博推动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丨从国市

  点燃热情 进博会丰富“双11”货架

  天气渐冷,双平羽绒服成为热销商品。台共“双11”期间,振展优衣库官方旗舰店天猫平台上羽绒服品类成交额破亿元。

  销售升温离不开“明星产品”的拉动。优衣库专门为中国北方冬季打造的一款可抵御零下35摄氏度严寒的产品——中国大陆限定款冰雪羽绒·高暖款首次亮相本届进博会后,迅速受到市场认可。

  “优衣库5次参加进博会,带来超10款首发首展新品和多款王牌明星展品,收获销量增长与市场认可,见证了进博会‘展品变商品’‘商品变爆品’的神奇。”优衣库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潘宁说。

  进博会展台人头攒动,直播间人气火爆。本届进博会期间,多家电商平台结合“双11”大促举办专场活动,推动约20个国家近70款展品快速入驻并上线销售。

  麦德龙在实体门店设立“进博专区”,其在本届进博会首发的德国丝格德巧克力系列在“双11”期间率先亮相上海部分门店。麦德龙中国产品开发部总经理余俊贤说,法国夏洛莱牛肉、麦臻选盐烤开心果、德国热红酒……麦德龙不少明星展品都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业绩。

  业内人士指出,进博会荟萃全球商品、集纳创新技术,“双11”承载着人们积攒已久的消费期待,进博会以高品质供给丰富了“双11”的货架,有效激发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持续点燃消费热情。

  彰显活力 “首发”“首店”备受青睐

  许多企业一边在进博会上抢首发,一边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开首店,折射出中国大市场的活力。这种活力体现在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为“首发”“首店”买单,以及对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青睐。

  “这是我们在本届进博会上首发的一款佳沃雪山车厘子……”在主播的倾情推荐中,果业企业鑫荣懋集团的这款来自智利的车厘子逐渐走红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

  连续7年参加进博会的鑫荣懋,今年首次在进博会现场携手国内电商天猫超市、东方购物等合作伙伴开设线上直播,旗下佳沃品牌来自秘鲁的蓝莓、智利的雪山车厘子、泰国的冷冻榴莲,线上总销售额近150万元。

  对于国际品牌而言,新品本土化、亲近消费者、构建渠道等都面临多重挑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丰富的场景需求、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发达的电商平台网络等,都为发展首发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盒马国际总经理贾梦介绍,盒马全球购在本届进博会直播间开启“云首发”,消费者可以在线选购盒马在进博会上的首发商品,部分商品最快30分钟可配送到家。

  抖音电商全球购今年首次参展进博会,携10余个国家的品牌展品亮相。“双11”开启至11月5日,抖音电商全球购439个海外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

  7年来,一条“展品到商品”的进口快车道在进博会和电商平台上铺开,中外企业在这里寻求合作、成就彼此。

  释放潜力 包邮区持续扩容

  基于我国强大的物流网络,电商平台包邮区持续扩容,进博好物可抵达区域不断扩大。

  今年,新疆消费者迎来了首个包邮的“双11”。据淘宝平台物流体验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双11”启动仅3天,发往新疆的螺蛳粉、女包和宠物粮等便迎来销量暴涨。新疆邮政管理局监测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1日进出疆快递处理量累计6849.8万件,同比增长31.7%,创历史同期新高。

  拼多多全额承担商家发往偏远地区的物流中转费,京东“双11”推出“偏远地区集运配送”,淘宝联合商家共同推动西藏等西部五省份包邮业务……在这个“双11”,更多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想买就买、包邮到家的快乐。

  “双11”的风不仅穿过“玉门关”,还吹向全世界。

  今年“双11”期间,淘宝日本包邮的门槛是199元人民币。旅居日本大阪的霍先生选择一次性结算多样商品,实现物流费用减免。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韩国、越南、柬埔寨及中国港澳台地区近日正式加入淘宝天猫境外包邮区;京东全球售则新增马来西亚、泰国两大包邮站点,相应国家与地区的用户下单满一定额度后即可享受免费送货权益。

  此前,海外消费者通过中国电商平台购物,得通过转运公司“代购”,需几经周转。包邮效应作用下,海外“爆单”加速。“双11”刚开始,仅参与淘宝天猫跨境包邮的商家中就有近7万家成交翻倍增长。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说,跨国包邮区扩围,彰显了中国立足自身优势、积极畅通经济内外循环的努力,这也是中外企业加大合作、将“供应链”转化为“共赢链”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