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巴蜀虎头纹“成都”铭文青铜矛:首次将“成都”得名的历史向前推了200余年

  1985年,成都荥经县严道镇(今严道街道)同心村船棺葬出土了一件刻有“成都”两字的战国青铜矛,即战国巴蜀虎头纹“成都”铭文青铜矛,巴蜀这一文物的纹铭文青出土,轰动一时。铜矛推余

  战国巴蜀虎头纹“成都”铭文青铜矛,首次长21.9厘米、历史宽3.1厘米,向前銎径2.8厘米,成都弧形窄刃,战国刺身呈柳叶状,巴蜀圆弧形脊,纹铭文青中空至尖。铜矛推余时代为战国晚期,首次弓形双耳间骹面铸饰一浅浮雕虎像。历史其一面为虎的头顶和前躯,另一面为虎头的下颚。虎首前端的骹面阴刻铭文“成都”二字,刺身脊上另阴刻一“公”字。此矛因铸“成都”二字,故称“成都矛”。

  在这支矛被发现前,考古界和历史界普遍认为关于“成都”城市称谓的最早由来是西汉。但它的出现,首次证实了“成都”这一城市称谓至少在战国晚期就已存在,将“成都”得名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00余年。

  但雅安为什么会有“成都矛”?

  荥经在战国至秦汉时期,曾是南丝绸之路上的一个边关重镇,是西南地区与中亚、西亚物资交流的商品贸易集散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荥经成为军事要塞。而青铜矛则是战国时期的一种常见长兵器。考古人员推测,这支“成都矛”应是在成都制造加工,后运到荥经供军队使用。

  此外,荥经出土的“成都矛”,也为研究巴蜀青铜兵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身上的虎头纹,则向世人展示着曾经这片土地上古巴蜀人的“尚武”精神。

  巴人,一支生活在中国西南古老的少数民族,善战、英勇顽强、崇拜虎。《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中有记载巴人祖先廪君魂魄化为白虎的故事。直至两晋时还流传着江汉流域廪君后裔貙人化虎的传说。他们崇拜密林中的白虎,相信自己的祖先是虎,遂以白虎为图腾,将虎纹刻在兵器上,既是对祖先的崇拜,同时也是对勇猛和力量的向往。

  在当时,除青铜矛外,同时出土的还有青铜戈和青铜剑等兵器。如战国巴蜀虎头纹青铜戈、战国巴蜀柳叶形虎斑纹青铜剑等,这些器型上大都带有虎元素,是战国巴蜀兵器上所常见的图纹,具有极强地方文化特征,为研究巴蜀青铜兵器发挥着重要作用。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 李祖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