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历丨元青花瓷壶,在海底盘了“新发型”

  青花瓷,新发型闻名遐迩

  元青花,文博达到顶峰

  今天要认识的日历这件元青花

  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它好像追上了什么潮流

  在海底“盘了头”?

  一起了解元青花花卉纹八棱执壶

△元青花花卉纹八棱执壶,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丨元

  01

  元青花在海底盘了“新发型”

  青花瓷在元代达到成熟阶段

  绘画艺术也被推向顶峰

  它的青花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

  层次多而不乱

  这件执壶便是一个典型

八层的纹饰自上而下依次为

  蕉叶纹、回纹

  覆莲纹、瓷壶卷草纹

  到了腹部,海底则是新发型开了八个“小窗”画上各式花卉

  再往下还有花草纹、仰莲纹、文博卷草纹

  

  从残存部分来看,日历整器造型颇具设计感

  修长优美,丨元巧妙灵动

  这件青花瓷壶吸引你驻足多看几眼

  恐怕不只是青花因为它拥有元青花的名号

  它的“盘头”造型也是非常惹眼

  除了“头顶”的茂盛“发量”

  还拥有自然而下的“大波浪”

这些在青花执壶口沿及流部(壶嘴)

  附着的大量白色物质叫凝结物

  标志着瓷壶是一件出水文物

  凝结物是水下考古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文物随沉船一起深藏海底

  某种程度上也参与了海洋环境的循环

  海水中的物理、化学影响

  生物活动都是瓷壶凝结物形成的原因

  这样的凝结物无害且有保护作用

  一般选择保持原样

  一些学者还认为

  凝结物反映文物所处环境

  具有特殊价值

  因此不应全部予以分解处理

  02

  出水文物,为何有的海底做了“发型”

  有的“容颜永驻”

  近年来随着水下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

  越来越多的海底文物

  经过千年百年的“静默”

  重新回到人们视野中

  它们有的在海底有很高的“参与度”

  附着了凝结物,产生“新造型”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展出的新发型出水文物。

  而有的因为沙子和洋流的冲刷

  形成了一种“磨砂质感”

△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还有一批文物

  出水时却是光亮如新“水灵灵”

  它们“容颜永驻”

  有赖于深海的平静

  岁月在它们身上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

△文博日历丨沉睡海底500多年 就这么“水灵灵地”亮相了!

  除了海洋环境对文物外观的“二次塑造”

  打捞方式或许也对出水文物品相有影响

  03

  出水文物

  见证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出水的这件元青花花卉纹八棱执壶

  由于凝结物的包裹无法完整亮相

  而另一件北方出土的瓷壶

  就像是它的孪生同胞

  我们或许可以借此来“解解渴”

  这类瓷器体现元代成熟青花瓷制作技艺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元青花花卉纹八棱执壶(左)与河北博物院藏青花八棱执壶对比。

  而不同的是

  这件“南下”的元青花

  强烈的“海洋特色”

  是中国古代瓷器远销海外的证明

  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

  各国各地区人民互通贸易、友好往来

  

  《文博日历》此前也介绍过一些

  为“海丝”写下注脚的文物

  有的乘风破浪出海

  如长沙窑瓷器

  是大唐“流行文化风向标”

  也是名副其实的“销冠”

△文博日历丨大唐“销冠”出长沙,喜欢的图案你就“复制粘贴”。

  有的漂洋过海而来

  如这件来自古代波斯的孔雀蓝釉陶瓶

  出现在中国沿海地区

  被称作西亚遗韵

△文博日历|来看孔雀开“瓶”→